close


 


跟大家分享     讀大陸刺繡書的些許內容。


 


以下內文取自  刺繡 / 中國社會出版社


刺繡的起源,目前工藝美術界一般認為略遲於紡織,


是隨著縫紉的產生而逐步發展的。


源於服飾的刺繡,誕生的年代可能比人們想像的要早,


已經發現的最早的刺繡實物,年代屬西周。


這就是在陝西/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刺繡印痕,


泥土中印痕清晰鮮豔,全部採用了辮子股繡。


 


...........這麼成孰、精美的刺繡,部應該是最原始的狀態。


在此之前,還應該有更為初級的繡作,


因此,這些印痕,應是刺繡發展的結果,不是刺繡的誕生。


還有一種可能,更原始的刺繡,只是因為不易保存而喪失殆盡,


剩餘的殘存,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。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 


以下圖片是我去鎮湖刺繡館拍的


戰國中晚期,最有代表性的,也是最為重要的刺繡,


刺繡針法,完全用辮子股針法(即鎖繡)


 


以單行繡紋形成線條,如下圖


(隔著玻璃拍有點反光, 仔細看,繡紋旁還看得到記號線喔!)


 



 


 


用密排的線條構成寬線條、塊面


這張相片,還看得到布上的構圖


 



 


戰國時期的刺繡主題都是龍和鳳鳥


 


這是龍




 


這是鳳鳥




 




 



 


 


以下資料取自  刺繡鑑賞秘要

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0/11/15/c2773.htm


 


二、中國刺繡源流

刺繡起源很早。


黼黻□繡之文,見於尚書。虞舜之時,已有刺繡。


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,至漢已有宮廷刺繡。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繡山川地勢軍陣圖,


唐永貞元年(公元805年)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,繡於尺絹之上,因刺繡聞名,見於前者著錄。


自漢以來,刺繡逐漸成為閨中絕藝,有名刺繡家在美術史上也佔了一席之地。


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繡,為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繡品.


觀其針法,完全用辮子股針法(即鎖繡)


繡成於帛和羅上,針腳整齊,配色清雅,線條流暢,


將圖案龍遊鳳舞,猛虎瑞獸,表現得自然生動,活潑有力,充分顯示出楚國刺繡藝術之成就。


漢代繡品,


在敦煌千佛洞、河北五鹿充墓、內蒙古北部地方、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,


尤其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種類繁多而完整的繡品,


更有助於了解漢代刺繡風格。


從這些繡品看,漢繡圖案主題,多為波狀之雲紋,翱翔之鳳鳥、奔馳之神獸,


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、幾何圖案等。


刺繡新採用的底本質材,則為當時流行的織品,


如織成“延年益壽大宜子孫”、“長樂光明”等吉祥文字之絲綢錦絹。


其技法以鎖繡為主,將圖案填滿,構圖緊密,針法整齊,線條極為流暢。


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,出土於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、巴楚、吐魯番等地,

所見殘片繡品無論圖案或留白,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繡全部繡出,成為滿地施繡的特色。

隨著蘇繡的發達與創新,延至今日,又形成許多新的刺繡,


如亂針繡、束繡、雙面繡、雙面異色繡、精微繡、彩錦繡等。


另外還有許多邊疆少數民族的織繡,亦充分表現原始風格的自然美與拙樸之美。


刺繡最早多為實用,及至宋元廣及書畫之製作,漸乃成為藝術珍賞之用。


故宮所藏之刺繡,多屬此類。


時代最早者為五代,而用品最多者為清代。


經歷代的創新發展,各具特色,皆有高度的成就。


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幾乎皆為精品,繡工勻整,針線細密,設色精妙,深得書法精髓,


且均裱裝成冊軸卷,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為書畫,欣賞珍藏藝術價值極高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鄧美華damy玩刺繡 的頭像
    鄧美華damy玩刺繡

    damy779的部落格

    鄧美華damy玩刺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